世新大學創辦人:成舍我先生(1898-1991),既是現代中國新聞事業的開拓者,也是當代台灣新聞教育的實踐者,更是新聞言論自由的捍衛者。先生早年所揭櫫的現代報業三大原則:「資本家出錢,專家辦報,老百姓說話」,雖始終因戰亂與戒嚴而無法實現。但當中所流露出對資本管制、專業自主與弱勢發聲的理想與堅持,迄今仍為所有新聞從業者必須認真面對與突破的嚴肅課題。世新大學自1955年創辦以來,先生手書之校訓:「德智兼修、手腦並用」,便內化為世新大學的辦學精神。半世紀以來,不但為台灣社會培養眾多傳播專業人才,並且深化為整合理論與實務的治學方法。獨樹一格的實踐理念,多元並蓄的自由校風,更成為世新大學卓立於台灣高等院校的顯著特色。2006年8月,為紀念創辦人成舍我在「辦報、興學、問政」等方面的貢獻,世新大學成立「舍我紀念館」,由成舍我先生么女成露茜教授擔任館長,負責蒐集與規劃成舍我先生之相關史料與展出,建置成舍我報業數位典藏資料庫,並提供博士後研究機會,供海內外學界人士蒞館研究與交流。
開放時間:週一至週五,配合學校上班時間,國定例假日不開放。
門票收費:免費
電話:02-2236-82255轉2402 / 地址:11604台北市文山區木柵路一段17巷1號 / 官網:http://csw.shu.edu.tw
臺北城市博物館日 5、6 月活動
展覽簡介
漫畫中的歷史 歷史中的漫畫:1930年代上海《立報》的浮世繪 展期:2013/12/09~
簡介:1930年代的中國,正值日本侵略,國難當頭,漫畫界人士紛紛以畫代筆,漫畫創作空前繁榮。1932年的松滬戰爭更激起國人的愛國情操,上海漫畫刊物如雨後春筍般地創刊,許多報刊亦開闢漫畫發表園地,造就了上海漫畫的鼎盛時期。漫畫具有雅俗共賞、通俗易懂的特質,漫畫也記錄了歷史,是研究歷史及社會動態的珍貴圖像史料。本特展旨在透過舍我紀念館「舍我先生報業數位典藏資料庫」所典藏的上海《立報》來認識1930年代的中國漫畫,以「漫畫中的歷史.歷史中的漫畫:三O年代上海《立報》的浮世繪」為主題,展出上海《立報》的連環漫畫、新聞漫畫、生活速寫漫畫、廣告漫畫及肖像漫畫等各種型態漫畫,呈現出30年代中國上海的浮世繪。
詳細內容網址:http://csw.shu.edu.tw/Exhibition/NowDetail/9180
活動簡介
5/16(五)下午14:00-16:00專題演講-港口與傳教, 以澳門、香港及台灣為例,演講者:古偉瀛 (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)
6/13(五)9:30-16:00近現代海域亞洲的新媒介與宗教工作坊
工作坊簡介:近現代西方在亞洲進行殖民及擴散影響力,除施展政經力量,也透過文化、知識與科學技術等,與在地社會及文化特質進行揉合(hybridity),使得西方現代性在亞洲交混轉化出在地的「效果」。在這個動態過程中,當時西方發展的新媒介與宗教扮演之角色非常值得探究,譬如新媒介與宗教如何開展在亞洲的影響力?如何轉譯西方價值與文化?與在地人的生活建立何種關係?
費用:無
報名方式:採網路線上報名
詳細內容網址:http:/csw.shu.edu.tw/Home/index
※詳細資訊仍已官方網站公佈為準※